谭又明 官方网站

+收藏:http://tanyouming.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苍润厚重 师法自然—说说“谭老虎”的山水画
2015-11-04    浏览(1671)    作者:谭又明    来源:谭又明 官方网站

与又明君相识经年,学画、写生、创作、吃酒、品茶、摆龙门阵,朝夕相处可谓相知。他清瘦灵巧的身材,双目水亮,天资聪颖、乐观开朗,有时甚至近于顽皮,至于画画一招一式绝不含糊。大山里写生最能吃苦,早晨揣上干粮独自进山,晚上才能见到他。他爱好广泛,闲暇时吹奏的口哨、竹笛悠扬动听,引人驻足。是一位多才多艺、极具发展潜质的青年画家。

又明君生于山水名城桂林,家乡的青山秀水、朴实民风滋养了他艺术的慧根,生活、学习总透出异于常人的认真与机灵。他自幼喜画,特别喜欢画老虎。说起画老虎,那可是他的拿手好戏,仰慕名家画虎,苦于无门,只得买来画册临摹,心追手摹多年,加上多年对虎的写生和多年的苦学与研究,终于有了自己的图式。他笔下的老虎,双目温厚威严。虎身条纹黄黑相间,蓬松不失厚重。或行或卧、或醒或寐,憨态可掬、惟妙惟肖,观之有虎啸山林之感,不但深受藏家和群众青睐,还先后赢来多名登门求学者。由于他画虎出了名,以致大家都忘了他的大名,谭老虎成了他的雅号。其实凭心而论作为一个草根画家,在一座全国山水名城达到这种境界当可足矣。可他乐观向上的性格一开始就决定了他不会止步于此,家乡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苗乡风韵一次次撞击着他的艺术创作欲望,山水画成为他新的表现对象。但他深知中国画作为我国的传统美学文化,传承是首要的,没有技法的传承,绘画就是无源之水。他怀揣梦想孜身赴京求学,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文化部中国画创作院聆听中国画名家讲课、观摩名家写生、创作,感悟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和奥妙。在名家的引领下不断厉练自己,对中国画的认知逐渐丰富起来,如今提笔作画也变得非常专业,成为京城画界的一把好手,常受到老师及画界道友的赞誉。

众所周知山水画自东晋独立成科以来,画家受心性、环境等影响,风格纵异,或清娴峻秀、或雄浑厚重,逐渐形成了南派、北宗的绘画脉络。董其昌并在《山水画记》中,把李思训和王维视为南、北派的鼻祖,正式提出南北宗,并认为南“顿”、北“渐”。顿者概性,即成于心性;渐者成于行,也就是从勤学苦练中产生。其实顿悟也好,渐悟也罢,归根学画也是一种修行,是画家智慧和苦练的积累。慧而不勤,勤而不思,都极难修成正果。又明君属于慧而勤者,且不受南北之囿。不但学王蒙、黄公望、沈周,亦宗马远、李唐、范宽。特别是他凭南方人特有的心性和清雅笔墨技法,不断深入太行采风写生,把北宗的雄强山水图式、南派的秀润笔墨巧妙结合,在创作实践中把南北不同的画风进行了融合、互动,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悟抒写着笔墨的苍润之美,演绎出手法多样,风格鲜明的现代山水新面貌。创造出了自己的苍润山水,巧妙地回避了即得苍茫,必失秀润的传统美学理念。做到这一步绝非易事。

赏读又明君的山水画作品,明显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笔墨极具传承色彩。一点一线、一树一石极具法度,甚至有点考究。彰显出他对“五笔七墨”、“平圆留重变”等传统技法的理解与运用。且非常强调笔墨的独立价值,点线行笔随机、放松,心手相应,不滞不碍,骨体劲健,苍润相济,刚柔并用,传达着在取法宋元的基础上自成一格的新探索。二是从自然中吸收创作源泉。清代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又明君的山水画明显的摒弃了传统的画面架构,画面大开大合,张力十足。疏密、干湿、浓淡对比的运用呈现了明快的画面节奏。尤其是画面中的树木,双勾入笔,间杂没骨,枝干穿插欹斜、夹叶点叶、变化多端。民居错落,掩映其间。满构图的画面看似密不透风,却又苍苍郁郁,满而不塞,加上其间烟岚浮动,飞瀑直下的萧淡刻画,有宏阔悠远、朴茂陈雄的意趣,更有苍浑灵透的现代气息。不仅强调了“外师造化”的必要、还在对自然山水的关照中强调了“中得心源”的第一性。

纵观又明君的山水画近作,既可感受到他成熟的笔墨对传统国画技法的继承,苍润厚重而不失恬淡空灵的全新图式更是给人一种当代美学的视觉传达。掩卷而思,经年间他的作品无论写生或是创作,艺术水平一步步提高,一步步升华,如今已站在了较高的艺术平台,同时近年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中国画大展中屡屡折桂,也是对他跋山涉水写生、夜以继日创作学习的回报和激励。相信凭着他特有的灵性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一定会走得更高。

本文作者:何彦超

2015年10月29日子夜于通州养云山房

标签:山水画,写生,明君,中国画,笔墨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